说起黄土高原,感觉它就是一片荒凉冷清的地儿。因为那儿缺水缺树,看起来也没啥大发展的潜力。 不过,现在网上有人提出来,黄土高原说不定能焕发新生呢。有人就这么琢磨,说要是花上一万亿把黄土高原给整平了,那不就能多出一亿亩的好田地了嘛。 而且,咱们说不定能把它打造成一个新的美丽西北水乡呢。这说法靠谱吗?黄土高原真有可能变得更绿吗? 【被风吹出来的高原】 咱们先简单聊聊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和历史背景吧。了解了这些,你们就能明白,为啥说改造黄土高原是个大难题了。 瞅瞅卫星地图,黄土高原那黄土堆得可真够壮观,算是全球最大的、土层最厚的黄土地形了。这地方总面积有64万平方公里,跟一个中型的欧洲国家差不多大呢。 说起黄土高原是怎么来的,那主要得怪风了。大风呼呼一吹,就把新疆、内蒙古的沙子都卷到陕西那边去了。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黄土一点点累积起来,好几百年下来,厚度竟然达到了好几十米,最厚的地方更是惊人,足足有336米。说白了,黄土高原啊,就是被大风一点点吹出来的一个大高原。 真可惜啊,这么大一片高原,土壤却大都是贫瘠的黄土地。 这种黄土大多偏碱性,里面的肥料和氮元素都挺少,所以耕地特别费劲。别说种庄稼了,就连杂草都长不好。 【黄土高原曾经很绿?】 说实在的,要是咱们把时间再往前捯饬捯饬,你会发现,原来的黄土高原啊,跟现在可大不一样。那时候,它简直能跟江南媲美呢。 就拿夏商周那会儿的黄土高原来说吧,那里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。因为自然环境特别好,所以它就变成了当时华夏文明的老大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啥的都往那儿聚。 到了春秋战国那会儿,铁器一出现,黄土高原上的树林可就倒霉了。大家要建房子,到处都得砍树。这么一来,黄土高原的树,眼看着就飞快地少了下去。 而且,人口一多,粮食需求也跟着往上涨。这样一来,就得不停地砍树。只有把森林改成农田,大家每天的吃喝才能有保障。 从那以后,黄土高原就慢慢变了样,从以前那片无边无际的大森林,变成了现在零星的小树林。 秦汉那会儿,关中这块地方的人口猛涨,农业也跟着火了起来。就在这时,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碰到了一个新问题——水不够用了。 秦王嬴政上位后,为了解决那个麻烦,直接在关中那块地儿,动手建了个大型的水利灌溉项目,就是咱们说的郑国渠。 工程一完事儿,渭河北边那四万多亩地,总算是能浇上水了。这样一来,黄土高原上缺水的大难题,也算是有了着落。 到了隋唐那会儿,黄土高原上还残留着一抹绿意,所以中原的皇帝们还没把它给忘掉。就说隋唐两代吧,它们都把都城定在长安,还围着长安建起了一套水利灌溉系统。 那时候的唐玄宗,居然能吃上关中当地种的桔子。说实在的,那会儿的黄土高原,还闪耀着它最后的辉煌呢。 唐朝结束后,黄土高原就渐渐衰败了。好多地方变成了草地,只能放牧牛羊。可牛羊一直吃草根,草地就越来越少,最后都差不多没了。 说起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区域,因为树木被大量砍伐,导致泥土流失得厉害,现在正慢慢变成荒漠呢。 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降临,全球气温下降,降雨区域也往南跑了。结果呢,以前那个温暖又湿润的黄土高原,慢慢地就变得又干又旱,土地也没营养了,整天风沙大得吓人。这事儿啊,说起来都是气候变化闹的。 说白了,黄土高原的变化过程,就像是一部从绿变黄的衰退记录。等到最后一丁点儿树林都没了,它也就彻头彻尾地变成了黄土高坡。 【黄土高原能种地吗?】 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疑惑,黄土高原那地方,真能种地吗?说黄土能变成农田,是不是有点儿离谱了? 说实话,黄土高原其实挺适合种地的。那儿有种特别的地形,叫塬。这塬上的黄土,厚得能有几十米呢。塬底藏着地下水,塬顶就是可以耕种的田地。 好多当地人,就是看中了塬这种地方能种庄稼,所以种出了大堆粮食。这说明啊,黄土高原其实也没那么荒芜,没那么让人失望。 现在看看,黄土高原上有不少塬,像洛川塬、董志塬、长武塬、白草塬这些。 特别是董志塬,那地方宽广平坦,足足有910平方公里大,人们称它为“天下黄土第一塬”。在这儿种地,绝对是块难得的宝地。 哎,你想啊,要是手头真有一万亿,咱们哪用得着把整个黄土高原都推平啊,直接拿钱去造几个大塬不就好了嘛。塬一造好,那耕地的样子不就立马出来了嘛。 【缺水是个大问题】 没错,想要真把黄土高原变成能种庄稼的地儿,关键还得搞定一个大难题——水。 根据资料显示啊,黄土高原那地方下雨真的很少。一年到头,平均降雨量就在200到700毫米之间,还都挤在7月到9月那几个月里。剩下的时间呢,基本上就看不到啥雨水的影子了。 黄土高原上,不仅雨水稀少,而且蒸发还特别厉害。这样一来,想要让那儿长出很多绿色植物,可就不容易了。 科学家研究发现,黄土高原因为缺少植被,水土流失问题特别厉害。现在,那里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有47万平方千米了,差不多是整个高原的72%。 每年,大量的泥沙从高原流入黄河,数量高达16亿吨。就拿陕县的三门峡站来说,那里流下的泥沙,绝大部分,差不多90%,都是从黄土高原冲下来的。这说明啊,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真的挺脆弱的。 重点是,这种情况会陷入一个越来越糟的圈子。水土流失会把土壤里肥沃的那一层给冲走,这样一来,庄稼就长不好了。 黄土高原上,如果植物不够多,那它的存水能力就会一直下降,水土流失也会越来越严重。时间一长,黄土高原可能就会变成大沙漠,到时候再想恢复就难了。这就是黄土生态让人痛心的地方,真的挺无奈的。 【缺水问题或将解决?】 说到这个难题,网上其实有不少人给出了解决办法。就拿有些网友来说吧,他们建议把南水北调工程再延长一些,这样黄土高原缺水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。 说说那个还没建的西线工程吧。工程师们打算挖些隧道,把通天河、雅砻江、大渡河这些水引到黄河去,这样一来,调水工程的路线就更多了。 水流一路奔流到黄土高原上,那儿就迎来了人工种树的新篇章,听起来是不是很带劲? 另外,咱们还得接着加大力度种树造林,这样才能让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住,不那么干燥。 比如说,咱们可以在黄土高原上栽种沙柳、杨树、沙棘这些植物,还有苜蓿、草木樨啥的,就像三北防护林和塞罕坝那样创造奇迹。这样一来,黄土高原的水就能被好好留住,不容易流失了。 第三点,那就是靠老天爷的眷顾了。你看,全球“降水带往北挪”的现象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 近些年来,北方的好多地方雨水是越来越勤了。像河南、河北那边,暴雨经常光临,新疆那边更是洪水多得不行。 秦岭北边这回也头一遭碰到了800毫米的降雨线。而在东北的大兴安岭那边,阔叶林正茂盛地长着。这不难看出,温暖湿润的气流往北边跑的迹象,是越来越清楚了。 科学家研究发现,降水带为啥会往北挪呢?说白了,就是全球变暖闹的。气温只要往上涨一度,空气里就能多装7%的水汽,这样一来,每年的降水量也就跟着多了100毫米。 在我国北边,400毫米的雨水,那可是农作物能不能活下去的关键线。所以说,要是降雨量往上涨,那黄土地很快就能变成肥沃的田地。这样一来,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可就大变样了。 有网友猜测啊,随着雨水越来越多的往北边跑,咱们国家的那些戈壁、沙漠啊,说不定以后都能变成像江南那样的好地方,中国说不定又能迎来像汉唐那样的盛世呢。 现在看来,这种趋势真的挺明显的。到2023年7月份,黄土高原上的绿植已经覆盖了超过63%的地方。这儿也成了咱们国家森林长得最快的地方之一。 你看,黄土高原以后啊,肯定会变得更“绿”一些。要是黄土高原真能变成大片的农田,那以后建个大农场,说不定能和北大仓有得一拼了。 【黄土高原也许更适合发电】 没错,就算黄土高原没法种地,咱也能用它来发电呀。毕竟那儿风大太阳足,风能和太阳能这些资源,黄土高原上可不少见。 据工作人员统计啊,长城边上到白于山那一带,有不少地方风特别大。这些地方一年到头,平均风速都能超过6米/秒,而且每年能用来发电的风时,也超过了2200小时呢。 风能这好东西,咱们得好好用起来。说到2016年底那会儿,榆林市已经搞了好多风机,都连上网发电了,装机容量有219万千瓦呢,一年能发32亿度电。 除了利用风能,当地在太阳能方面也是想尽办法充分利用。 还是以榆林市为例,这里一年的太阳辐射量挺高,能有5500到6000兆焦耳每平方米。一年的日照时间也很长,大概在2600到2800小时之间,而且,能用来发电的时间也超过了1400小时。 这么一看,咱们要是不把这些太阳能好好利用起来,可真是白瞎了这块宝地了。 到2016年底,榆林市的太阳能设施已经全都建好并入电网了,这些设施的发电能力总共有312万千瓦,一年能发22亿度电呢。 你看,跟那些农业大区比起来,黄土高原其实更适合做个能源大区。一旦能源开发的大门打开,黄土高原的发展之路就像被启动了,开始飞速运转。 总而言之,不论是种地还是发电,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,好好利用资源,这样每个地方都能发挥出它独有的价值。就算现在看不出啥名堂,但总有一天,它会像凤凰涅槃一样,从低谷中崛起,迎来好运。 光明网【黄土高原上曾经有茂密森林?它们是怎么消失的?】 新华社【陇中黄土高原崛起风电基地】